【江城子全文释义】《江城子》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悼亡词,原题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在妻子王闰之去世后,于公元1075年(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里梦见亡妻而写下的词作。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悼亡词之一。
一、原文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逐句释义总结
原文 | 释义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十年来,你我阴阳两隔,生死相隔,彼此茫然无措。 |
不思量,自难忘 | 不去想它,却始终无法忘怀。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你远在千里之外的孤坟,我无法向你倾诉心中的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即使我们再次相见,你也认不出我了,因为我已满脸风尘,两鬓斑白。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夜晚,我在梦中忽然回到故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在那扇小窗前,你正在梳妆打扮。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我们相对无言,只有泪水不断流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可以想象,每年最让我心碎的地方,就是在明月照耀下的那片矮松岗。 |
三、整体理解与情感分析
《江城子》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苏轼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却不失典雅。词中既有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更有对未来无尽思念的预感。
整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苏轼“以情动人”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情。
四、创作背景简述
苏轼在1075年正月二十日梦见妻子王闰之,于是写下此词。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两人感情深厚。她于1065年去世,当时苏轼因仕途奔波,未能亲自送别,因此内心充满愧疚与哀痛。这首词正是他在多年后,借梦抒情,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五、总结
《江城子》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文豪的文学造诣。其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苏轼 |
词牌名 | 江城子 |
创作时间 | 公元1075年(乙卯年) |
主题 | 悼亡、思念 |
风格 | 真挚、含蓄、哀婉 |
艺术特色 | 以梦入词,情景交融,语言质朴 |
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