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箕畚】“箕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箕”和“畚”两个字组成,分别有不同的含义和读音。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很多人对其发音和意义不太清楚。
一、
“箕畚”这个词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原文为:“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其中“箕畚”指的是装土的器具,即用竹编或木制的铲子和筐子。
- “箕”的读音是 jī,意思是簸箕,一种用来扬谷物的工具。
- “畚”的读音是 běn,指一种盛土的器具,类似于筐或桶。
两者合起来,“箕畚”指的是搬运土石的工具,常用于形容劳动或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 字 | 拼音 | 意义 | 说明 |
| 箕 | jī | 簸箕 | 一种扬谷物的工具,形状像扇形 |
| 畚 | běn | 盛土的器具 | 类似于筐或桶,用于搬运泥土 |
| 箕畚 | jī běn | 装土的工具 | 常见于古文,如“愚公移山”中 |
三、注意事项
1. “箕”和“畚”均为多音字,但在“箕畚”中读音固定为 jī 和 běn。
2. 在现代汉语中,“箕畚”已很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3. 阅读古文时,注意字词的古今意义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箕畚”虽然字形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价值不容忽视。了解这些词汇,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古文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