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原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全文以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议论,描绘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盛况,并借此讽喻唐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骄奢淫逸。文章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是唐代文赋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
《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展现了秦朝的强盛与奢华,同时也揭示了秦朝因过度耗费民力、穷兵黩武而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教训。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呼吁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勤政爱民。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1. 开头:介绍阿房宫的地理位置、建造规模和工程浩大。
2. 中间:详细描述宫殿的建筑风格、装饰豪华以及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3. 转折:指出秦朝虽强盛一时,但因暴政和滥用民力,最终导致人民反抗、国家灭亡。
4. 结尾:借古讽今,提醒后人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二、原文节选与解析(表格形式)
| 原文句子 | 翻译 | 解析 |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林被砍伐殆尽,阿房宫才建成。 | 开篇点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同时引出阿房宫的建造背景。 |
|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掠夺百姓的财物,堆积如山;一旦无法占有,就运送到这里。 | 描述秦朝对百姓的剥削,表现其贪婪与残暴。 |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掉秦朝的是秦朝自己,不是天下人。 | 这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自取灭亡”的道理。 |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为什么夺取百姓的财物像对待细微的金属一样,而使用却像泥土一样浪费? | 质问秦朝的暴政与浪费,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后人替他们悲哀;后人虽然悲哀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后代再次悲哀。 | 结尾警醒后人,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三、结语
《阿房宫赋》不仅是一篇描写建筑的散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讽喻之作。杜牧以阿房宫为载体,揭示了权力与民心的关系,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勤俭治国。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