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是什么意思】“杵臼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而改变的友谊。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困难中相互扶持、始终如一的朋友关系。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杵臼之交 |
| 拼音 | chǔ jiù zhī jiāo |
| 出处 | 《后汉书·吴祐传》 |
| 含义 | 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地位变化而改变的友谊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
| 近义词 | 知音之交、刎颈之交 |
| 反义词 | 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
二、典故来源
“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祐传》。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吴祐和陈遵之间的友谊。吴祐出身贫寒,但为人正直;陈遵则家境富裕,但为人豪爽。两人虽然身份悬殊,却成为好朋友。吴祐常常到陈遵家中做客,有时甚至要亲自舂米(杵臼是古代捣米的工具),而陈遵并不嫌弃他的贫穷,反而十分尊重他。后来,人们便用“杵臼之交”来形容这种超越阶级、真诚相待的友情。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杵臼之交”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真正的友谊不应受身份、财富、地位的影响;
- 在人生低谷时,真正的朋友会伸出援手;
- 保持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赢得长久的友情。
四、总结
“杵臼之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友情、看重人品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这种纯粹的友情显得尤为珍贵。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家人之间,都应该珍惜彼此的情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住那份真挚的情感。
结语:
“杵臼之交”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表面,而在内心。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一份不被世俗所动摇的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