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汉语大词典是什么】“鼎足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三方面势力或力量彼此抗衡、互不相让的状态。在《汉语大词典》中,“鼎足而立”有明确的释义和出处,是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鼎足而立”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指像鼎的三足一样并列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势均力敌、相互对峙。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三个主要力量或集团之间的平衡状态。
《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收录了这一成语,并对其含义、用法及出处进行了详细解释。了解“鼎足而立”的来源与演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鼎足而立 |
| 拼音 | dǐng zú ér lì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汉王之入蜀,萧何追韩信,具言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遣使,拜信为大将军。……信乃言曰:‘……今楚汉分争,鼎足而立。’” |
| 释义 | 原指鼎的三足互相支撑而立,后比喻三方势力势均力敌、相互对峙。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三强鼎立局面。 |
| 近义词 | 势均力敌、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
| 反义词 | 一方独大、一家独尊、一统天下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分析国际局势、企业竞争、历史事件等。 |
三、结语
“鼎足而立”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描述。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语言价值。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