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天是多少点】在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中,“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单位,主要用于夜间报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计时方式逐渐被现代的24小时制所取代,但“二更天”这一说法仍然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民间语境中被使用。那么,“二更天是多少点”呢?
一、二更天的定义
“更”是古代夜间报时的基本单位,通常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因此,一更到五更大致对应的是晚上7点到凌晨5点之间。具体来说:
- 一更:19:00 - 21:00
- 二更:21:00 - 23:00
- 三更:23:00 - 01:00
- 四更:01:00 - 03:00
- 五更:03:00 - 05:00
从这个划分可以看出,“二更天”通常指的是晚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
二、二更天的实际应用
虽然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更”的概念,但在一些传统节日、戏曲、小说或民俗活动中,仍能看到“二更天”的说法。例如:
- 在古代戏曲中,常有“二更天起更”这样的台词,表示夜晚的开始。
- 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中,“二更天”可能与祭祀、守夜等活动有关。
- 在文学作品中,“二更天”常用来营造一种深夜静谧、神秘的氛围。
三、总结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二更天”对应的现代时间,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照表:
| 更数 | 时间范围(古代) | 对应现代时间 |
| 一更 | 19:00 - 21:00 | 晚上7点 - 9点 |
| 二更 | 21:00 - 23:00 | 晚上9点 - 11点 |
| 三更 | 23:00 - 01:00 | 深夜11点 - 凌晨1点 |
| 四更 | 01:00 - 03:00 | 凌晨1点 - 3点 |
| 五更 | 03:00 - 05:00 | 凌晨3点 - 5点 |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二更天”对应的是现代时间中的晚上9点到11点。尽管这一说法已不再广泛使用,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与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