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一位老翁在寒冷的冬天里卖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掌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内容说明 |
知识目标 | 了解《卖炭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卖炭翁的形象和情感。 | 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导入新课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 情境导入法 |
初读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 自主阅读法 |
品读赏析 |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满面尘灰烟火色”、“可怜身上衣正单”,体会人物形象。 | 品读法、讨论法 |
对比分析 | 对比卖炭翁与宫使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批判态度。 | 对比分析法 |
拓展延伸 |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现代社会中的“卖炭翁”现象。 | 探究学习法 |
总结升华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主题思想,强化情感教育。 | 归纳总结法 |
四、教学反思建议
1.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感受卖炭翁的艰辛。
2. 加强语言训练:通过朗读、仿写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板书设计(简要)
```
卖炭翁
——白居易
人物形象:老翁(辛苦、悲苦)
情节发展:卖炭→遇宫使→被抢炭
语言特色:白描、对比、细节描写
主题思想: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底层人民
```
结语
《卖炭翁》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冷暖与人性的光辉。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不仅能读懂诗歌,更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与人文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