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出处于哪里】“同室操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兄弟或同僚之间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斗。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
“同室操戈”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意思是说,在同一个屋子里的人拿着武器互相攻击,比喻内部人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家庭、团体或国家内部的矛盾,强调的是内部矛盾比外部敌人更危险。
该成语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团结一致,避免内耗。
二、出处及演变表
|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后世用法 |
| 同室操戈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 在同一间房子里拿起武器相互攻击,比喻内部争斗。 | 多用于描述家庭、组织或国家内部的冲突,强调内斗的危害。 |
| 演变 | 后世文学作品 |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内斗的批评和警示。 | 常用于现代语境中,提醒人们团结合作,避免无谓的内耗。 |
三、结语
“同室操戈”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内部的和谐与团结更为重要。避免“同室操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重视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