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

2025-10-29 05:16:45

问题描述: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9 05:16:45

韦编三绝是什么典故】“韦编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了孔子勤读《易经》的故事。下面将从典故来源、含义解析、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典故来源

“韦编三绝”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里的“韦编”指的是用皮绳串起来的竹简,“三绝”则是指皮绳多次断裂。意思是孔子反复阅读《易经》,导致串书的皮绳断了三次。

二、含义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 韦编三绝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原意 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串书的皮绳多次断裂
引申义 后人用来赞美学习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历史影响

“韦编三绝”不仅体现了孔子对《易经》的深入研究,也反映了他一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一典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学子学习的典范。许多古代学者和文人常以此自勉,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韦编三绝”依然被广泛引用,用来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与毅力。它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知识追求精神的弘扬。

五、相关名言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这些名言与“韦编三绝”相辅相成,共同传递出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价值观。

总结

“韦编三绝”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源于孔子研读《易经》的故事,寓意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通过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学者的学习态度,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