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的意思】“新亭对泣”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国家衰败、民族危难之际,志士仁人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的情景。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一、
“新亭对泣”出自《晋书·王导传》,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南渡的士族官员在建康(今南京)的新亭聚会时,面对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的现实,不禁悲愤交加,纷纷落泪。这一场景被后人称为“新亭对泣”,成为表达爱国情怀与亡国之痛的典型意象。
该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精神状态。如今,“新亭对泣”多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国家或民族危机时,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新亭对泣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原意 | 指东晋时期士人在新亭聚会时,因国家沦陷、山河破碎而悲伤哭泣的情景。 |
| 现代含义 | 形容在国家或民族危难之际,人们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 |
| 背景故事 | 东晋南渡,士族官员在新亭聚会,感慨中原失守,痛心疾首,落泪不止。 |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语境中,强调情感共鸣与历史反思。 |
| 近义词 | 国破家亡、悲痛欲绝、哀鸿遍野 |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泰然自若、漠不关心 |
三、结语
“新亭对泣”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记忆和情感符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之时,个人的情感与责任同样重要。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由来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