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在宋朝是什么官】中书省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之一,尤其在宋朝时期,中书省的职能和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中书在宋朝并非一个独立的官职,而是指中书省的官员或中书门下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职责分工及制度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中书在宋朝的含义
“中书”在宋朝主要指的是中书门下省,这是宋代中枢权力机构之一。它与门下省、尚书省并列,合称“三省”,但到了北宋后期,三省制度逐渐被废除,中书门下省成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的主要职责包括:
- 起草诏令
- 参与决策
- 监督百官
- 协调政务
因此,“中书”在宋朝更多是指这一机构及其所属官员,而非单一的官职名称。
二、中书在宋朝的职能与结构
宋朝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制,但在实际运作中,三省逐渐合一,形成了“中书门下省”的体制。中书门下省由同平章事(宰相)主持,负责处理全国重大政务。
此外,中书省还设有中书舍人等官员,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参与议政等事务。
三、中书在宋朝的演变
1. 北宋初期:三省制度尚存,中书门下省为实际权力中心。
2. 北宋中期以后:三省制度逐渐虚化,中书门下省成为唯一实权机构。
3. 南宋时期:中书门下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权力有所分散。
四、中书在宋朝的官员设置(简表)
| 官职名称 | 职责说明 | 所属机构 | 
| 中书令 | 中书省最高长官,名义上为宰相 | 中书门下省 | 
| 同平章事 | 实际行使宰相职权 | 中书门下省 | 
| 中书舍人 | 负责起草诏书、参议政事 | 中书门下省 | 
| 门下侍郎 | 参与审议诏令,监督中书工作 | 门下省(合并后) | 
| 尚书令 | 尚书省最高长官,实际权力较弱 | 尚书省(逐渐虚化) | 
五、总结
在宋朝,“中书”主要指中书门下省,是朝廷最重要的行政机构之一。虽然名称上仍保留“中书”之名,但实际上已融合了唐代的中书省与门下省职能。中书门下省的设立,标志着宋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也反映了政治体制从三省分立向一省独大的转变。
中书省的官员如同平章事、中书舍人等,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宋代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力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其他官职或制度,可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