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曾不若孀妻弱子的原文及翻译

2025-11-20 18:08:07

问题描述:

曾不若孀妻弱子的原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18:08:07

曾不若孀妻弱子的原文及翻译】一、

“曾不若孀妻弱子”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篇,是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句经典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种行为非常软弱无能,甚至不如一个年幼的孩子或失去丈夫的妇女。

在原文中,这句话是智叟对愚公的讽刺,认为他年迈力衰,无法完成移山的壮举。但愚公以坚定的意志和长远的眼光回应了智叟的质疑,最终感动天帝,使山被移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文将从原文出处、含义解析、翻译以及相关背景等方面进行整理,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语句的内涵与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项目 内容
原文 曾不若孀妻弱子
出处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字面意思 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
引申含义 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极其软弱、无能
上下文背景 智叟嘲笑愚公年老力衰,认为他无法移山,说“曾不若孀妻弱子”。
现代翻译 连一个寡妇和小孩都不如
寓意 强调毅力与决心的重要性,不应因他人轻视而放弃目标

三、延伸解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然表面上是贬义,但在整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它反而成为一种激励。愚公面对智叟的嘲讽,没有退缩,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念。这说明: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外表的强弱,而在于内心的坚持与信念。

该语句也常被用于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即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四、结语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为一句讽刺之语,却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坚韧精神的推崇,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质疑与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

通过本篇文章的梳理与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的背景、含义及其现实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