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感悟后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思想。
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饮酒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虽然身处尘世,却能从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明诗人虽有所感悟,但这种感悟超越了语言的表达,只能在内心深处体会,无法用言语完全传达。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方式——重体验、轻言辞。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饮酒·其五》(陶渊明) |
| 原文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 诗体 | 五言古诗 |
| 主题 | 自然之美、人生感悟、超脱尘世 |
| 表达方式 | 以景抒情,含蓄深远 |
| 意象 | 菊花、南山、飞鸟、饮酒 |
| 思想内涵 | 道家“无为”思想,追求精神自由 |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意境深远 |
| 文学价值 | 体现隐逸文化,影响后世文人 |
三、延伸思考
“欲辨已忘言”并非真的无法言说,而是指那种深刻的感悟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达到了“不可言说”的境界。这与中国哲学中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往往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效率与表达,但陶渊明的诗句提醒我们:有些感受、有些智慧,是需要静下心来去体会的,而不是靠言语去定义或传递。
四、结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有力量,内心的感悟比外在的表达更真实。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像陶渊明一样,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