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织劝学的成语解释】“断织劝学”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母亲在教育孩子时,以严厉的方式督促其勤奋学习。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母爱与教育的深刻意义。
一、成语解释
断织劝学: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讲的是东汉时期,乐羊子的妻子为了劝诫丈夫专心求学,将自己正在织的布剪断,以此来比喻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后来,“断织劝学”便成为形容父母或师长以坚定的态度督促子女努力学习的典故。
二、出处与故事背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后汉书·列女传》 |
| 故事人物 | 乐羊子、乐羊子妻 |
| 故事内容 | 乐羊子外出求学,中途辍学回家。妻子见状,用剪断织布的行为劝他不要半途而废,并鼓励他继续完成学业。 |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 含义 | 用法 |
| 强调学习需持之以恒,不可中断 | 多用于形容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期望 |
| 表达母爱与教育的结合 | 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教育场合中 |
| 比喻做事要有始有终 | 可引申为做人做事应有毅力和决心 |
四、延伸理解
“断织劝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母亲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剪断织布,传达了深刻的道理:人生如织布,若中途放弃,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严厉,但正是这种坚持与责任感,塑造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五、总结
“断织劝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传统家庭教育中那份深沉而伟大的爱。
| 成语 | 断织劝学 |
| 出处 | 《后汉书·列女传》 |
| 含义 | 鼓励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
| 用法 | 形容父母或师长对子女的严格教导 |
| 精神 | 坚持、责任、母爱与教育的结合 |
通过了解“断织劝学”的来历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与品德培养的重视,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