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手相庆是什么意思】“额手相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遇到喜事或成功时,激动得用手拍打额头、互相庆祝的场景。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因高兴而做出的夸张动作,常用于描述集体或个人在重大事件后表现出的喜悦情绪。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额手相庆 |
| 拼音 | é shǒu xiāng qìng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后来引申为“额手相庆”。 |
| 含义 | 形容人们因喜事而激动不已,用手拍头、互相庆祝的情景。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重大事件后的欢庆场面。 |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表达喜悦和欣慰之情。 |
| 近义词 | 喜出望外、欣喜若狂、欢天喜地 |
| 反义词 | 悲痛欲绝、哀鸿遍野、愁眉苦脸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考试通过 |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通过了考试,全家人额手相庆。 |
| 项目成功 | 项目顺利完成,团队成员纷纷额手相庆。 |
| 婚礼现场 | 新人步入礼堂,宾客们纷纷额手相庆。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虽然“额手相庆”表达的是喜悦,但不适合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如悼念、批评等。
- 误解含义:有人可能误以为“额手相庆”是单纯指“拍手”,其实它更强调“因喜事而激动”的情感。
- 搭配不当:不宜与“大笑”“流泪”等直接描述情绪的词语连用,应保持语言简洁自然。
四、总结
“额手相庆”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喜事发生时的激动心情。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好消息时的自然反应。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