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片】扑热息痛片,又名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和退烧。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常见症状的治疗。本文将对扑热息痛片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一、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药品名称 | 扑热息痛片 / 对乙酰氨基酚片 |
英文名称 | Paracetamol Tablets |
药品类别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适应症 | 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
用法用量 | 口服,成人每次0.3-0.6g,每日不超过4g |
剂型 | 片剂 |
储存条件 | 密封、避光、干燥处保存 |
二、作用机制
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解热和镇痛效果。它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少发热时的体温调节中枢活动,同时降低疼痛信号的传递。
与阿司匹林等其他NSAIDs不同,扑热息痛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因此更适合长期或慢性疼痛患者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避免过量服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2. 酒精禁忌: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3. 特殊人群: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4. 药物相互作用:
- 与抗凝血药合用可能增强出血风险。
- 与某些抗生素(如利福平)合用可能增加肝毒性。
四、总结
扑热息痛片作为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适用于多种常见症状的缓解。然而,正确使用是关键,尤其是在剂量控制和用药时间上需格外注意。如有长期使用需求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有效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