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在三国演义中指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成语“七步之才”常用来形容人有极高的才华,尤其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完成诗文创作。这一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但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引用,成为人物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七步之才”指的是曹植。这个故事发生在曹操去世后,曹丕与曹植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将处死他。曹植临危不乱,当场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兄弟相残的痛心,令在场众人动容。
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世说新语》 |
在《三国演义》中的体现 | 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 |
指的是谁 | 曹植 |
代表诗句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含义 | 形容人有极高的才华,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诗文创作 |
说明:
虽然“七步之才”并非《三国演义》原创,但小说中对这段故事的描写使它更加深入人心。曹植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七步之才”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文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