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是什么意思?】“巧舌如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口才极好,善于言辞,能够用巧妙的话语说服他人。这个成语带有褒义和贬义的双重含义,具体取决于使用场合。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巧舌如簧 |
拼音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玄黄。维其之了,莫知我状。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后世多用于形容人言辞流利。 |
释义 | 形容人说话动听,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
褒贬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二、详细解析
“巧舌如簧”中的“巧舌”指的是舌头灵活、能说会道;“如簧”则是比喻声音像乐器一样动听。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古代对语言艺术的赞美,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复杂的评价方式。
- 褒义用法:在某些情况下,“巧舌如簧”是对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度肯定,比如在辩论、演讲或外交场合中,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会被称赞为“巧舌如簧”。
- 贬义用法:但在另一些语境中,这个成语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示这个人虽然口才好,但可能言过其实,缺乏实质内容,甚至有“花言巧语”的嫌疑。
三、例句参考
例句 | 说明 |
他是个巧舌如簧的人,总能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 | 表达对他口才的赞赏,但也隐含一点怀疑。 |
这位律师巧舌如簧,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有利判决。 | 正面使用,强调其专业能力。 |
别被他那张巧舌如簧的嘴骗了,他的话不可信。 | 贬义使用,表示对方虚伪或不真诚。 |
四、总结
“巧舌如簧”是一个具有丰富语义的成语,既可以作为褒义词,赞扬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也可以作为贬义词,批评一个人说话浮夸、不实在。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如果你希望在不同场合准确运用这个成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选择,以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