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字成语】“晚”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时间上的后、迟,或形容事物的末尾阶段。在成语中,“晚”字也常常出现,构成许多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成语。以下是对“晚字成语”的总结与归纳。
一、常见“晚”字成语总结
成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晚节不保 | wǎn jié bù bǎo | 指人晚年时行为不检点,未能保持晚年的良好操守。 | 多用于批评人晚年失德。 |
晚霞映日 | wǎn xiá yìng rì | 比喻美好的事物在暮年依然闪耀。 | 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生后期的美好。 |
晚来天欲雪 | wǎn lái tiān yù xuě | 意思是傍晚时分天色将要下雪,表达一种孤寂或期待的情感。 | 出自白居易《问刘十九》诗。 |
晚婚晚育 | wǎn hūn wǎn yù | 指较晚结婚和生育,多用于现代社会现象。 | 现代常用词汇,反映人口政策变化。 |
晚熟 | wǎn shú | 指人或事物成熟得较晚。 | 多用于形容人的成长过程或植物生长。 |
晚景 | wǎn jǐng | 指人生的晚年或事物的后期阶段。 | 常用于描述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最后阶段。 |
晚晴 | wǎn qíng | 指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也可比喻人生后期的顺利。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 |
晚钟 | wǎn zhōng | 指寺庙傍晚敲响的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常见于古诗词中,寓意深远。 |
二、成语的文化意义
“晚”字成语不仅反映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成语往往带有劝诫、反思或感慨的意味,体现了古人对人生、时间与命运的思考。
例如,“晚节不保”提醒人们要善始善终;“晚霞映日”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在晚年依然闪耀的赞美;而“晚来天欲雪”则借景抒情,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期待交织的情感。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晚婚晚育”等现代成语也逐渐被广泛使用,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变化。
三、结语
“晚”字成语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无论是古代文人笔下的诗意表达,还是现代社会中的现实用语,这些成语都在不同层面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