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众志成城的上一句吗】“众志成城”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成语其实是有上一句的,它出自《尚书·周书》。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众志成城”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泰誓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句话强调的是把握时机和形势的重要性。而“众志成城”的完整表达是: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这两句话一起使用,表达了两个不同的道理:
- “众志成城”:指众人齐心协力,可以像城墙一样坚固。
- “众口铄金”:指众人议论纷纷,可以熔化金属,比喻舆论的力量非常强大。
二、成语解析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众志成城 | 大家同心协力,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 《尚书·周书》 | 表达团队合作、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
众口铄金 | 舆论可以改变事实或影响他人 | 《尚书·周书》 | 形容舆论的力量,也用于警示不要轻信流言 |
三、总结
“众志成城”作为现代常用成语,其完整的表达应为“众志成城,众口铄金”。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众志成城”更为常见,但了解它的完整出处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果你在写作或演讲中想要更有文化底蕴地使用这一成语,不妨加上“众口铄金”,这样不仅显得更有文采,也能让听众感受到语言的深度与历史感。
四、拓展思考
成语不仅仅是词语的组合,它们往往承载着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像“众志成城”这样的成语,不仅是对集体力量的赞美,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团结一致,同时也要注意舆论的力量,避免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所以,下次你再听到“众志成城”时,不妨多想一想它的完整含义,也许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