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词语意思】“自食其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或决定而承受相应的后果,尤其是负面的结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了错事却不愿承担责任的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自食其果 |
| 拼音 | zì shí qí guǒ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弃信而失天,民弗与也。不义而强,其果必自食。” |
| 含义 | 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良的后果。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 近义词 | 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
| 反义词 | 乐于助人、善有善报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自食其果”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说如果违背了天道和人伦,最终会遭受惩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
在现代汉语中,“自食其果”不仅用于描述个人行为的后果,也可以用于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层面的行为结果,如政策失误、管理不当等,都会导致“自食其果”。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个人行为 | 他沉迷网络赌博,最终负债累累,真是自食其果。 |
| 企业管理 | 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结果被消费者抛弃,这是自食其果。 |
| 国家政策 | 某国长期实行封闭政策,最终经济落后,这就是自食其果。 |
四、总结
“自食其果”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强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它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避免因一时冲动或错误判断而付出沉重代价。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事务,都应以此为戒,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