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握字的成语】“握”在汉语中常与“掌握、控制、紧握”等含义相关,许多成语中也包含“握”字,用来表达对事物的掌控或某种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握”字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在汉语中,“握”字常用于表达对某物的掌控、把握或紧握不放。这类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态度或状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象征意义。例如“握发吐哺”形容勤于政事,“握瑜怀瑾”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掌握”这一概念的理解与重视。
以下列出一些含有“握”字的常见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 握发吐哺 | 形容勤于政事,亲自接待贤士 | 《史记·鲁周公世家》 |
| 握瑜怀瑾 | 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 | 《楚辞·九章》 |
| 掌上明珠 | 比喻父母心爱的孩子 | 现代常用 |
| 手到擒来 | 形容事情很容易完成 | 《水浒传》 |
| 剑拔弩张 |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三国志》 |
| 抓耳挠腮 | 形容人焦急、困惑时的动作 | 《西游记》 |
| 握手言欢 | 表示两人和解、友好相处 | 现代常用 |
| 握笔沉思 | 形容认真思考问题 | 现代常用 |
| 握土为盟 | 用泥土作盟约,表示誓约 | 古代文献 |
| 握拳捶胸 | 形容极度愤怒或悲痛 | 《红楼梦》 |
三、结语
“握”字在成语中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掌握”、“控制”等概念的重视。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引用这些成语,可以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文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