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门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桃李满门”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老师教过的学生众多,遍布各地,成就非凡。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教师辛勤培养学生的赞美,也体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桃李满门 |
| 拼音 | táo lǐ mǎn mén |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古之帝王,皆有贤才,而能致太平者,未尝不以得人为主。’魏征对曰:‘陛下用人,虽小善亦录,虽小恶亦忘。’帝曰:‘然。’于是群臣咸悦,桃李满门。” |
| 含义 | 原指桃树和李树开满庭院,后比喻学生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指老师的学生遍布各地,成就显著。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老师或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桃李”原本是两种常见的果树,象征着丰收与美好。在古代文人中,“桃李”逐渐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学生或弟子。因此,“桃李满门”最早是用来形容一个老师的学生众多,后来引申为对教师教学成果的高度肯定。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学校、培训机构等教育场所,表达对教育工作者的敬意和对学生群体的赞美。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教师节致辞 | “您桃李满门,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
| 学校宣传 | “我们学校桃李满门,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 |
| 纪念活动 | “这位老教师一生执教,桃李满门,深受学生爱戴。” |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桃李满门”的关系 |
| 门生故旧 | 指学生和旧友 | 与“桃李满门”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人际关系 |
| 春风化雨 | 比喻良好的教育方式 | 与“桃李满门”形成互补,强调教育效果 |
| 薪火相传 | 指知识或精神的延续 | 与“桃李满门”都体现教育的传承性 |
五、总结
“桃李满门”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老师的学生众多,更蕴含了对教育事业的尊重与赞美。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都能很好地表达对教师和教育者的敬意。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适当场合加以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