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路介绍】正太路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中的一条重要线路,其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正太路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表格形式整理关键信息。
一、正太路简介
正太路,全称为“正定至太原铁路”,简称“正太线”,是连接河北省正定与山西省太原的一条铁路干线。该线路始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早期铁路建设的代表之一,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动脉。正太路不仅在军事上具有战略意义,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太路的修建始于1904年,由当时的清政府批准建设,于1907年全线贯通。这条铁路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后来的铁路网络奠定了基础。
二、正太路的关键信息汇总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正定至太原铁路(正太线) |
| 建设时间 | 1904年开工,1907年全线通车 |
| 所属国家 | 中国 |
| 起点 | 河北省正定县 |
| 终点 | 山西省太原市 |
| 长度 | 约263公里 |
| 历史时期 | 清末至民国时期 |
| 建设单位 | 当时的铁路部门(具体单位不详) |
| 战略意义 | 连接华北与山西的重要通道,具有军事价值 |
| 经济影响 | 推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物资流通 |
| 后续发展 | 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造升级,成为京原铁路的一部分 |
三、正太路的历史意义
正太路的修建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成就,反映了当时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在清末民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正太路不仅是连接两地的交通干道,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太路经历了多次改造与扩建,逐步融入全国铁路网。如今,虽然原正太路已不再独立存在,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仍不可忽视。
四、总结
正太路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铁路线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线路,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通过对正太路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