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一生经历】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他早年以才学闻名,后在东吴官场中迅速崛起,最终因权谋和性格问题导致悲剧收场。他的生平经历充满波折,也反映了三国时代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一、
诸葛恪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深得其叔父诸葛亮的喜爱。成年后进入东吴朝廷,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手腕逐步获得重用。他曾在孙权死后辅佐幼主孙亮,成为托孤大臣之一,掌握大权。然而,他在掌权后逐渐显露专权、刚愎自用的倾向,最终因得罪权臣而被刺杀,结束了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
诸葛恪的一生,既有才华横溢的辉煌时刻,也有因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结局,是三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政治人物之一。
二、表格:诸葛恪一生经历简表
|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203年 | 出生 | 字元逊,琅琊阳都人 | 
| 童年 | 聪慧过人,受诸葛亮喜爱 | 年少时即展现才华 | 
| 成年 | 入仕东吴 | 随叔父诸葛亮入蜀,后返回东吴 | 
| 孙权时期 | 逐步升迁,担任重要职务 | 受孙权器重,参与军政事务 | 
| 251年 | 孙权去世,辅佐幼主孙亮 | 与濮阳兴、滕胤共为托孤大臣 | 
| 252年 | 掌握实权,开始独断专行 | 逐渐显露专权倾向 | 
| 253年 | 被孙峻设计杀害 | 因权谋斗争失败,死于宫廷政变 | 
| 去世 | 享年50岁 | 结束短暂而复杂的仕途 | 
三、结语
诸葛恪的一生,是才华与野心交织的一生。他本可成为一代名臣,却因性格急躁、缺乏政治智慧而走向覆灭。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也折射出三国时期政治环境的险恶与残酷。作为诸葛亮的侄子,他始终无法摆脱“诸葛”这一家族标签,但最终也未能延续叔父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