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山雕词语意思】“坐山雕”是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汉语词汇,主要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尤其在黑龙江、吉林等地较为常见。这个词原本是指一种生活在山林中的猛禽——金雕,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俚语,用来形容那些性格顽固、脾气暴躁、喜欢独来独往、不轻易妥协的人。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原指山林中的一种猛禽(金雕),后引申为性格倔强、不易沟通、喜欢独自行动的人。 |
| 使用范围 | 主要用于东北方言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角色的性格特征。 |
| 情感色彩 | 带有贬义,有时也带点调侃意味,视语境而定。 |
| 常见用法 | “他这个人太坐山雕了,说什么都不听。”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坐山雕”最早是自然界的动物名称,属于鹰科鸟类,体型较大,生活在山区,以捕猎为生。由于其独立性强、不轻易靠近人类的特性,人们将其比喻为“坐山雕”,用来形容那些性格孤僻、不愿与人合作、坚持己见的人。
在东北民间文化中,“坐山雕”也常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如《林海雪原》中就有“座山雕”这一角色,形象就是一个狡猾、狠毒、难以对付的土匪头子。这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负面含义。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日常对话 | “你别跟他争了,他太坐山雕了,根本讲不通。”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一个性格古怪的老猎人,称其为“坐山雕”。 |
| 影视作品 | 电视剧中反派角色被形容为“坐山雕”,突出其难缠和难搞的特点。 |
四、总结
“坐山雕”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汉语词汇,原本指一种猛禽,后来演变为形容人性格倔强、不合群、难以沟通的俚语。虽然带有贬义,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用于调侃或形象化表达。了解这个词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