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刻造像之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坐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关于乐山大佛的建造时间,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和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代,具体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当时,由于三江交汇处水流湍急,常有船只触礁沉没,因此当地僧人海通和尚发起修建大佛,以镇压水患、保佑平安。大佛的建造历时约90年,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才最终完成。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利用自然山体开凿,采用“先凿后雕”的方式,使大佛与山体融为一体。大佛高71米,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
尽管历史上多次因战乱或自然灾害受损,但历代均有修缮,使得大佛得以保存至今。如今,乐山大佛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二、建造时间表
| 时期 | 时间 | 说明 |
| 起始建造 | 唐玄宗开元年间 | 公元713年—741年,由海通和尚发起修建 |
| 建造持续时间 | 约90年 | 从开始到完工共历经多个朝代 |
| 完工时间 |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 公元803年,大佛正式完工 |
| 后续修缮 | 历代均有进行 | 包括宋代、明代、清代等多次修缮 |
三、结语
乐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其建造时间虽已过去千年,但大佛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了解乐山大佛的建造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