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空回解释是什么】“宝山空回”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人虽然身处富饶之地,却一无所获,空手而归。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强调的是人的能力、眼光或机遇不足,导致未能抓住机会。
在现代语境中,“宝山空回”也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在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环境中,但由于自身原因,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宝山空回 |
| 拼音 | bǎo shān kōng huí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衍传》:“此真可谓宝山空回。” |
| 释义 | 比喻虽处于丰富的资源或有利的环境中,却未能有所收获,最终空手而归。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有利条件下未有成就,带有批评或惋惜的语气。 |
| 近义词 | 空手而归、一无所获、徒劳无功 |
| 反义词 | 满载而归、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宝山空回”最早出自《晋书·王衍传》,讲述的是西晋时期名士王衍的故事。他虽才华横溢,但为人虚浮,缺乏实际能力。有一次,他被派往某地处理政务,本应大展拳脚,结果却因能力不足,未能完成任务,最终“宝山空回”。
后世将这一典故提炼为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强调“环境好≠结果好”,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提升自身能力。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场合 | “他虽然进入了一个大公司,但因为能力不足,最后还是宝山空回。” |
| 学习环境 | “这所学校资源丰富,但有些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最终宝山空回。” |
| 商业投资 | “投资人看准了市场,但执行不力,结果还是宝山空回。” |
四、总结
“宝山空回”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否则,再好的资源也可能成为“宝山”,而自己却只能“空回”。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