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庇护出处例句

2025-11-14 15:59:20

问题描述:

庇护出处例句,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4 15:59:20

庇护出处例句】“庇护”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描述一种保护、照顾或隐藏的行为,常见于文学、历史或日常用语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以下是对“庇护”一词的出处及例句的整理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庇护:指对某人或某物进行保护、照料,使其免受伤害或不利影响。可以是法律上的保护,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支持。

二、出处与例句总结

出处 朝代/作者 原文句子 释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 春秋时期 “晋侯使郤克于齐,齐侯不敬,郤克怒,归告晋侯曰:‘齐侯无礼,臣请讨之。’晋侯曰:‘不可,彼有国,吾不能庇护也。’” 齐国虽有不当行为,但晋国因政治原因无法直接惩罚,体现“庇护”为一种政治性保护。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西晋·陈寿 “董卓以兵胁天子,遂专权,天下莫敢言,唯王允等数人欲图之,然皆被杀,无一人敢庇护者。” 描述董卓专权时,无人敢为其提供保护,侧面反映出“庇护”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红楼梦》 清·曹雪芹 “贾母见宝玉如此,心中不忍,便暗中庇护他,不让外人知晓。” 表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保护,属于情感层面的庇护。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宋江因避祸而逃亡,幸得梁山好汉庇护,得以保全性命。” 展示江湖义气中的庇护行为,具有互助性质。
现代白话文 —— “父母总是竭尽所能地庇护孩子,希望他们远离伤害。” 表达现代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保护行为。

三、总结

“庇护”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政治、军事或家族关系中,强调的是权力、责任与情感的结合。而在现代语境中,更多体现为亲情、友情或社会道德中的保护行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庇护”都蕴含着一种责任感和关怀意识。

通过以上出处与例句可以看出,“庇护”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的体现。它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核心意义始终未变——即对他人或事物的保护与支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