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什么意思】“不可一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比不上自己。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骄傲自大、缺乏谦逊的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可一世 |
| 拼音 | bù kě yī shì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故不能取士,……自以为‘不可一世’。” |
| 释义 | 形容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 |
| 近义词 | 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傲慢无礼 |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
二、使用场景
“不可一世”一般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 个人态度:某人做事过于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
- 社会现象:某些人或群体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得非常自负,认为自己高于一切。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突出其傲慢、狂妄的特质。
三、实际例子
1. 职场中:一个领导总是独断专行,从不采纳下属建议,同事们都认为他“不可一世”。
2. 历史人物:如项羽在楚汉争霸时期,因自负而错失良机,被后人评价为“不可一世”。
3. 日常生活中:有人炫耀自己的成就,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这种行为也常被说成“不可一世”。
四、注意事项
虽然“不可一世”常用于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稍微中性化使用,比如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适度使用该成语来强调角色的性格特征。
但总体而言,这个成语更倾向于批评和警示,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避免因过度自信而失去朋友或机会。
五、总结
“不可一世”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自大、看不起他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了解并正确运用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