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正举原文】“风鹏正举”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描绘了一只巨大的鹏鸟乘着大风飞向南方的海洋,其气势磅礴,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不凡的抱负。
在古代文学中,“风鹏正举”常被用来比喻志向高远、奋发有为的人。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古人常用此词来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一、原文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 原文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 释义 | 鹏鸟从北海飞往南海,翅膀拍打水面三千多里,乘着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依靠六个月的风力才能到达。 |
| 象征意义 | 表达了对自由、远大理想的追求,寓意人生应有宏图大志。 |
二、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 方面 | 内容 |
| 文化内涵 | “风鹏正举”体现了道家“逍遥”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
| 应用场景 | 多用于激励青年立志成才、鼓舞士气、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三、相关诗词引用(部分)
|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 “风鹏正举,扶摇直上九万里。” | 《庄子·逍遥游》 | 庄周 |
| “鹏翼垂天,风鹏正举。” | 《庄子·逍遥游》 | 庄周 |
| “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难》 | 李白 |
|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 《七律·送瘟神》 | 毛泽东 |
四、总结
“风鹏正举”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更是中华文化中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人生应当有远大的目标,并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中,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风鹏正举”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生的航向,勇敢前行,迎接更加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