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司马光勤学译文】《司马光勤学》是一篇讲述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勤奋学习的古文,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司马光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读书、刻苦钻研的精神。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古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言,其姊曰:“汝何以知之?”光曰:“吾能诵之。” | 司马光七岁时,神情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到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回家后向家人复述,姐姐问:“你怎么知道这些内容?”司马光回答:“我能背诵。” |
姊曰:“尔未读,安能诵?”光曰:“吾尝闻之,书不厌多读,熟读精思,自得其意。” | 姐姐说:“你还没读过,怎么就能背诵?”司马光说:“我曾听人说过,书不怕多读,只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
姊语于父,父怒,击之。光泣曰:“愿日诵一卷。”父曰:“若尔,可矣。” | 姐姐把这话告诉了父亲,父亲很生气,打了他。司马光哭着说:“我愿意每天背诵一卷书。”父亲说:“如果这样,那就允许你。” |
自是,光日诵一卷,未尝辍也。 | 从此以后,司马光每天背诵一卷书,从未间断。 |
二、文章核心思想总结
1. 勤奋好学:司马光从小便表现出极强的学习欲望,即使年幼也坚持读书。
2. 注重积累:他强调“书不厌多读”,主张通过反复阅读来加深理解。
3. 持之以恒: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每日学习,从不间断。
4. 家庭影响:虽然父亲最初反对,但最终被他的决心所感动,给予支持。
三、学习启示
- 学习贵在坚持,而非一时的热情。
- 理解知识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学习。
- 古人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四、结语
《司马光勤学》虽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源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司马光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学子,提醒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