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忽略了根本的问题,反而去关注一些次要或表面的细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抓重点、本末倒置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舍本 | 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 |
逐末 | 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
整体意思: 指做事时忽视了主要问题,而把精力放在次要、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之政,岂以己之私利为本?而舍本逐末,失其正道。”
- 用法: 多用于批评别人或自我反省,指出行为上的错误方向。
- 近义词: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舍近求远
- 反义词: 抓纲举目、循序渐进、抓住重点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中 | 员工只关注报表格式,却忽略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属于舍本逐末。 |
学习中 | 学生只记单词拼写,却不理解句子结构,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
管理中 | 领导只注重员工的外表和礼仪,却忽视了工作能力和业绩,也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 |
四、成语启示
“舍本逐末”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先分清主次,抓住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即使在表面上做得再好,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五、总结
内容 | 说明 |
成语含义 | 忽略根本,追求细枝末节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管理等 |
启示 | 抓住重点,避免本末倒置 |
通过了解“舍本逐末”的含义及其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出理性判断,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