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起平收的意思是什么】在古汉语诗词中,尤其是近体诗(如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的格律规范中,“仄起平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诗歌中句子的声调安排方式,是判断诗句是否符合格律的重要依据。
一、
“仄起平收”是指一首诗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而整首诗的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种结构在近体诗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律诗中,常用于确定全诗的韵脚和节奏。
- 仄起:指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 平收:指最后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这一规则不仅影响诗句的节奏感,也对押韵和整体音律美感起到重要作用。
二、表格展示
| 术语 | 含义说明 |
| 仄起 | 指一首诗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即非平声)。 |
| 平收 | 指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即平声字)。 |
| 仄起平收 | 表示一首诗既符合“仄起”又符合“平收”的结构要求,是近体诗常见的格式之一。 |
| 声调分类 | 古代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
| 应用范围 | 主要用于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的格律判断,有助于保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三、举例说明
以一首典型的“仄起平收”七言律诗为例:
> 《登高》 ——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第一句“哀”为仄声,最后一句“杯”为平声,符合“仄起平收”的格律要求。
四、结语
“仄起平收”是古诗格律中的重要概念,理解这一术语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近体诗。掌握其含义与应用,可以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