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基础解释】栀子,学名 Gardenia jasminoides,是茜草科栀子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植物。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栀子被广泛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其果实、叶、花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一、基础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栀子 |
| 学名 | Gardenia jasminoides |
| 科属 | 茜草科 栀子属 |
| 别名 | 黄栀子、山栀子、大栀子 |
| 分布区域 | 中国南方地区为主,如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
| 生长环境 |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 |
| 植株形态 | 常绿灌木,高约1-2米,叶片对生,革质,花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郁 |
| 药用部位 | 果实、叶、花 |
| 性味归经 |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
|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 |
| 主治 | 高热烦躁、目赤肿痛、黄疸、出血等症状 |
二、药用价值简述
栀子在中医中应用历史悠久,主要通过煎煮或研末内服使用。现代研究也表明,栀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栀子苷、藏红花酸等,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作用。
此外,栀子的花朵因其芳香浓郁,也被用于制作香料和香水,同时在园林绿化中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三、注意事项
虽然栀子药性寒凉,适用于热症,但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孕妇及体质偏寒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语:
栀子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的植物。了解其基础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传统药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