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工作制简述】“715工作制”是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和部分企业中逐渐流行的一种工作制度,其名称来源于工作时间的安排:每天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15天。这种制度虽然听起来有些反常,但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996”(即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6天)工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尝试。
“715工作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一周工作15天”,而是指员工在一周内累计工作时间为7小时/天 × 15天 = 105小时,这显然远远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长。因此,这一说法更可能是一种夸张表达,用于反映当前职场中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或者是在某些特殊项目期间的临时性安排。
尽管“715工作制”并非正式的法定工作制度,但它反映了当下职场文化中对效率和产出的极致追求,也引发了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劳动权益保护等社会议题的广泛讨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名称 | 715工作制 |
| 含义 | 每天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15天,实际为高强度工作模式的代称 |
| 实际含义 | 反映当前职场中加班严重、工作强度大的现象 |
| 背景 | 多见于互联网、科技等行业,尤其在项目冲刺期出现 |
| 工作时长 | 理论上为105小时/周,远超法定标准(40小时/周) |
| 社会影响 | 引发对劳动者权益、心理健康及工作生活平衡的关注 |
| 是否合法 | 非法,违反《劳动法》规定,存在违法风险 |
总的来说,“715工作制”虽非正式制度,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职场环境中的现实问题。企业和员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推动形成更加合理、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