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东鳞西爪意思是什么

2025-11-23 00:26:50

问题描述:

东鳞西爪意思是什么,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00:26:50

东鳞西爪意思是什么】“东鳞西爪”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片段或零散的部分,多指对某一事物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只是从不同地方收集到的一些零碎信息。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像从不同部位(如东边的鳞、西边的爪)拼凑出一个整体,但实际并不完整。

一、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东鳞西爪
拼音 dōng lín xī zhǎo
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李贺小传》:“其体稍近于古,而意则甚远,故能以奇胜。然亦有不足者,盖其词多为东鳞西爪,未尽其妙。”
含义 比喻事物零散、不完整,缺乏系统性或整体感。
用法 多用于描述对某事了解不深、资料不全或叙述不连贯的情况。
近义词 断章取义、支离破碎、零敲碎打
反义词 完整无缺、系统全面、详尽周全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示例句子
学习中 他只看了几篇论文,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停留在东鳞西爪的阶段。
写作中 这篇文章内容东鳞西爪,缺乏主线和逻辑性。
研究中 由于资料有限,研究结果显得东鳞西爪,难以形成完整的结论。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东鳞西爪”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整体性”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强调“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因此“东鳞西爪”往往带有批评意味,暗示一种片面、割裂的认识方式。现代语境下,它更多用于描述信息碎片化、学习不深入等现实问题。

四、总结

“东鳞西爪”是形容事物零散、不完整的一个成语,常用于批评知识掌握不系统、资料不齐全或叙述不连贯的情况。它来源于古代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今在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果你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类似表达,可以灵活运用这个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