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赴烛什么意思】“飞蛾赴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飞蛾扑向蜡烛”。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不自量力,盲目追求某种目标,即使知道结果可能带来危险或失败,仍然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行为的盲目性和缺乏理智。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飞蛾赴烛 |
| 拼音 | fēi é fù zhú |
| 出处 | 出自《庄子·应帝王》:“民之于利也,若水之趋下,不以知故也。”后世引申为“飞蛾赴烛” |
| 释义 | 比喻人盲目追求目标,不顾后果,甚至明知危险仍不回头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过于冲动、缺乏理智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自取灭亡、飞蛾扑火 |
| 反义词 | 明智选择、审时度势 |
二、详细解释
“飞蛾赴烛”最早来源于自然现象:飞蛾在夜间会被灯光吸引,常常会扑向光源,结果被烧伤或死亡。古人借此现象来比喻人类在面对诱惑或目标时,常常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于批评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或者形容人们在面对风险时依然执着于某种目标,哪怕最终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三、使用示例
1. 他为了名利,不惜一切代价,简直是飞蛾赴烛。
2. 这个投资计划风险极高,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真是飞蛾赴烛。
3. 她对这段感情执迷不悟,完全不考虑后果,简直是飞蛾赴烛。
四、延伸思考
虽然“飞蛾赴烛”多用于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执着”的精神。比如,在追求理想或梦想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像飞蛾一样,即使前方是火光,也不愿放弃。这种情况下,可以看作是一种“勇气”或“坚持”。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成语还是更偏向于警示人们要理性判断,避免因盲目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语
“飞蛾赴烛”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最终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