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汤镬国语辞典】“斧钺汤镬”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严酷的刑罚或极端的惩罚手段。在《国语辞典》中,这一词语被收录为一种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对“斧钺汤镬”一词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 斧钺:指古代的两种兵器,斧和钺,常用于战争或刑罚,象征权威与暴力。
- 汤镬:即煮人的大锅,古代酷刑之一,用沸水将人活活煮死,极为残忍。
- 整体含义: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手段,也引申为对犯人实施极端惩罚的行为。
二、出处与演变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汉书·刑法志》等古籍,后在《国语辞典》中被收录 |
| 演变 | 从字面意义的刑具,逐渐演变为象征严刑峻法的代名词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社会对法律与惩罚的认知,也体现统治者对权力的强调 |
三、现代使用情况
| 使用场景 | 示例 |
| 文学作品 | 如《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杀杨修时,有“斧钺汤镬”之说 |
| 历史研究 | 用于分析古代刑罚制度及社会结构 |
| 日常表达 | 少见,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 |
四、相关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与“斧钺汤镬”的关系 |
| 刀山火海 | 形容极难忍受的环境 | 都表示极端的痛苦或危险 |
| 火刑 | 用火焚烧的刑罚 | 与“汤镬”同属酷刑 |
| 枭首 | 斩首刑罚 | 与“斧钺”同属死刑方式 |
五、总结
“斧钺汤镬”作为中国古代刑罚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执行的严格性,也展现了古代统治者维护秩序的方式。虽然现代社会已废除此类酷刑,但这一词语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查阅《国语辞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语言演变过程。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语词义,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