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医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专业精神。这篇文章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对后世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翻译:
凡是那些有大医之名的人,在为病人治病时,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意志坚定,不被私欲所动摇。首先要怀有一颗慈悲怜悯的心,立下誓言,愿意普遍地救助所有受苦的生灵。
原文: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翻译:
如果有人因疾病或灾难前来求助,医生不应该去询问他的身份地位、贫富贵贱、年龄大小、容貌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朋友还是敌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是聪明人还是愚笨之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原文: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翻译:
也不应该在治疗过程中犹豫不决,顾虑自己的安危,或者只顾着保全自己的性命。
原文: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翻译:
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就如同自己也正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内心感到深深的悲痛与同情。
原文: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翻译:
不要因为路途遥远、天气寒冷炎热、饥饿口渴、身体疲惫而退缩,要一心一意地去救治病人,不要想着是否显得辛苦或劳累。
原文: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翻译:
只有这样,才能称为真正为天下百姓谋福的大医;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那就是伤害众生的罪人。
原文: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非理毁损,詈骂同列,旬朔之间,已成风俗。”
翻译:
作为医生,应当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不能随意说笑、喧闹,谈论是非,评论他人,无理地贬低别人,甚至辱骂同事。如果长期如此,这种不良风气就会逐渐形成。
原文:
“夫行医者,当以仁爱为本,以诚信为基,以精术为要,以慎言为戒。”
翻译:
行医之人,应当以仁爱为根本,以诚信为基础,以精湛的医术为关键,以谨慎言语为警戒。
结语:
《大医精诚》不仅是对医生职业操守的要求,更是对人性良知的呼唤。它强调了医生在面对生命时应有的责任感与道德底线,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我们更应铭记这一精神,以仁心仁术服务于社会,真正做到“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