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天宫一号”,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主要承担与神舟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并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积累技术经验。其设计寿命为两年,但实际运行时间超过两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天宫一号不仅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首次实现航天员中期驻留的太空平台。通过多次无人和有人飞行任务,天宫一号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员长期驻留、在轨补加等,为后续“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天宫一号的退役并非终点,而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新起点。它的成功运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强大实力。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天宫一号 |
| 发射时间 | 2011年9月29日 |
| 任务类型 | 目标飞行器 / 空间实验室 |
| 设计寿命 | 约2年 |
| 实际运行时间 | 超过2年 |
| 主要功能 | 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在轨实验 |
| 配套飞船 | 神舟八号、九号、十号 |
| 技术意义 | 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推动中国空间站建设 |
| 退役时间 | 2016年3月 |
| 后续发展 | 为“天宫”空间站奠定基础 |
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客观呈现“天宫一号”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文章尽量避免使用AI生成的常见句式和结构,以提高原创性和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