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原文】“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关于孝道故事的经典汇编,最早见于元代郭居敬所编的《二十四孝》。这些故事以简短的文字叙述了古代二十四位孝子的事迹,旨在弘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重要体现。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二十四孝”的内容,以下是对这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简要总结,并附上表格形式的整理,便于查阅和理解。
一、二十四孝简介
“二十四孝”包括:
1. 孝感动天
2. 舍米救亲
3. 哭竹生笋
4. 拾葚供亲
5. 卖身葬父
6. 玉米养母
7. 刻木事亲
8. 怀橘遗亲
9. 行佣供母
10. 亲尝汤药
11. 涸辙之鲋
12. 卧冰求鲤
13. 梅花三弄
14. 恤孤济贫
15. 水浆不入
16. 焚妻救母
17. 食粥奉亲
18. 饮水思源
19. 烹羊奉母
20. 竹杖为杖
21. 呼牛救母
22. 马革裹尸
23. 炊饭待亲
24. 投江救父
二、二十四孝故事摘要(按顺序)
序号 | 故事名称 | 主人公 | 故事梗概 |
1 | 孝感动天 | 尧帝 | 尧帝年幼时,因孝行感动天地,后被选为继承人。 |
2 | 舍米救亲 | 汉代王祥 | 王祥为救生病的母亲,舍弃自己的米饭,将米送给母亲食用。 |
3 | 哭竹生笋 | 孟宗 | 孟宗在寒冬中哭竹,感动天地,竹笋破土而出,供母亲食用。 |
4 | 拾葚供亲 | 蔡顺 | 蔡顺拾取桑葚供母,虽有毒亦不弃,表现出对母亲的孝心。 |
5 | 卖身葬父 | 董永 | 董永为安葬父亲,卖身为奴,感动天神,得仙女相助。 |
6 | 玉米养母 | 李密 | 李密辞官奉母,亲自种玉米供养母亲,尽孝至极。 |
7 | 刻木事亲 | 黄庭坚 | 黄庭坚雕刻木像侍奉双亲,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与思念。 |
8 | 怀橘遗亲 | 陆绩 | 陆绩怀橘赠母,虽年幼仍不忘孝心,感动众人。 |
9 | 行佣供母 | 江革 | 江革外出打工养母,风雨无阻,尽孝不辞辛劳。 |
10 | 亲尝汤药 | 汉文帝 | 汉文帝亲自为母煎药,尝药味后再让母亲服用,体现孝心。 |
11 | 涸辙之鲋 | 东坡 | 苏轼在干涸的车辙中寻找鱼,救活母亲,表现孝心感人。 |
12 | 卧冰求鲤 | 王祥 | 王祥卧冰求鲤,以孝感天,最终得到鲤鱼奉母。 |
13 | 梅花三弄 | 朱熹 | 朱熹在寒冬中采梅花供母,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孝意。 |
14 | 恤孤济贫 | 诸葛亮 | 诸葛亮关心孤儿寡母,常施以援手,体现出仁孝之心。 |
15 | 水浆不入 | 曹操 | 曹操在战乱中不忘母亲,坚持送水送饭,尽孝不辍。 |
16 | 焚妻救母 | 阮籍 | 阮籍为救母亲,不惜焚毁妻子,展现极端孝心。 |
17 | 食粥奉亲 | 韩愈 | 韩愈生活清苦,仍坚持煮粥奉母,体现孝道精神。 |
18 | 饮水思源 | 诸葛亮 | 诸葛亮饮水不忘源头,教育子女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 |
19 | 烹羊奉母 | 岳飞 | 岳飞在征战途中,仍不忘烹羊奉母,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 |
20 | 竹杖为杖 | 张良 | 张良用竹杖代替拐杖,表示对父母的尊重与孝敬。 |
21 | 呼牛救母 | 陶渊明 | 陶渊明呼牛救母,表现对母亲的深切关爱与孝心。 |
22 | 马革裹尸 | 马援 | 马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归乡,体现了忠孝两全的精神。 |
23 | 炊饭待亲 | 诸葛亮 | 诸葛亮炊饭待亲,即使忙碌也不忘奉养父母,体现孝道。 |
24 | 投江救父 | 刘秀 | 刘秀投江救父,不顾自身安危,彰显孝义精神。 |
三、结语
“二十四孝”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重要载体,虽然部分内容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其核心精神——孝敬父母、感恩回报、尊重长辈,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孝道文化,也能从中汲取道德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