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当余之从师也

2025-09-04 20:23:16

问题描述:

当余之从师也,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20:23:16

当余之从师也】《当余之从师也》是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著《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辛与对老师的尊敬。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对该文内容的总结,并结合原文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文章

《当余之从师也》是《送东阳马生序》的一部分,文中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对老师恩情的感激和对学习态度的坚持。他讲述了自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读书、拜师求教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学子求学的不易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具体的事例描写,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生动地刻画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二、关键内容对比表

内容要点 原文摘录 解释说明
求学环境艰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宋濂小时候家境贫寒,无法买书,只能向别人借书阅读。
师生关系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了请教问题,他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拜访老师。
学习态度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他在老师面前恭敬地提问,即使被责备也不敢反驳。
精神毅力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他也毫无羡慕之意,专注于学习。
成就结果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最终因为勤奋和坚持,取得了成就。

三、文章价值与启示

《当余之从师也》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它告诉我们:

- 学习需要坚持: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

- 尊重师长:古人重视师道尊严,强调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恩。

- 珍惜机会:在当今社会,我们拥有比古人更好的学习条件,更应珍惜当下,努力进取。

四、结语

《当余之从师也》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求学之路,也传递了深厚的文化精神。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坚韧与智慧,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今天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应铭记学习的初心,不负光阴,不负师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