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怎么读】“千里走单骑”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源自《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独自承担重任、不畏艰险地完成任务。下面将从拼音、字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千里走单骑”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拼音为 qiān lǐ zǒu dān qí。其中,“千里”表示距离很远;“走”是行走、前往的意思;“单骑”指的是只身一人骑马而行。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孤身一人,跨越千山万水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的情景。
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在曹操手下时,因得知刘备的消息,毅然离开曹营,独自一人保护两位嫂嫂(刘备的妻子)千里寻兄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现了关羽的忠义与勇猛,也使得“千里走单骑”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在现代语境中,“千里走单骑”多用于形容某人独立承担重任、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精神。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千里走单骑 |
拼音 | qiān lǐ zǒu dān qí |
字面意思 | 骑着马走千里路,独自一人 |
出处 | 《三国演义》(罗贯中) |
故事背景 | 关羽为寻找刘备,独自一人带着两位嫂嫂长途跋涉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勇敢、坚定,独自承担重任,克服困难去完成使命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扬一个人的勇气和责任感,也可形容艰难的旅程或挑战 |
相关人物 | 关羽(三国时期名将) |
文化意义 | 象征忠诚、勇敢与担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 |
三、结语
“千里走单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