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皆碑词语意思】“有口皆碑”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功德的颂扬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高度认可的常用语。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有口皆碑 |
| 拼音 | yǒu kǒu jiē bēi |
| 释义 | 每个人的嘴上都在称赞,形容非常受人称赞、好评如潮。 |
| 出处 | 《宋史·张九成传》:“此非徒以口舌争也,盖其德业昭然,有口皆碑。”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或事物的声誉极高。 |
| 近义词 | 赞不绝口、口碑载道、誉满天下 |
| 反义词 | 众口铄金、恶名远扬、臭名昭著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有口皆碑”最早出现在宋代文献中,原意是指一个人的德行和功绩被人们广为传颂,连口都说不出坏话,因此“碑”象征着记录功德的石碑。“有口皆碑”中的“碑”并非指实际的石碑,而是比喻人们口中不断传颂的美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从书面语进入口语,成为日常交流中表达高度赞赏的常用语。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人物评价:
- “这位医生医术高明,服务态度好,真是有口皆碑。”
2. 产品推荐:
- “这款手机性价比高,用户反馈非常好,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3. 社会现象:
- “近年来,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四、注意事项
虽然“有口皆碑”是褒义词,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当场合滥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真实。此外,它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口语中可以适当简化为“大家都夸”。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有口皆碑”不仅是一个含义明确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和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广泛认可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