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糠之妻不下下堂的出处】“糟糠之妻不下堂”是一句常被引用的古语,用于表达对妻子在贫贱时陪伴自己、共度艰难岁月的感激与尊重。这句话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道德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夫妻情义的重视。
一、
“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是东汉时期的一则历史典故。原文讲述了宋弘面对皇帝刘秀的劝说,坚持不抛弃原配妻子的故事。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强调夫妻之间应有忠贞不渝的感情,尤其是在生活困难时更应相互扶持。
该句的意思是:即使妻子曾经和自己一起吃粗茶淡饭、共度艰难岁月(“糟糠”象征贫贱),也不应该让她离开家门(“不下堂”)。
二、出处及背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后汉书·宋弘传》 |
| 作者 | 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
| 原文内容 |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 故事背景 | 宋弘为东汉官员,其妻早逝,刘秀欲为其选妃,宋弘拒绝并引此语表明心意。 |
| 含义 | 表达对发妻的忠诚与感恩,强调夫妻之情应在困苦中坚守。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夫妻感情深厚,尤其在逆境中不离不弃。 |
三、结语
“糟糠之妻不下堂”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人生顺境与逆境中,都应珍惜相伴之人,尤其是那些曾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伴侣。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