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出的伏是什么意思】“昼伏夜出”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某些动物或人的活动规律:白天隐藏不出,夜晚才出来活动。其中,“伏”字是关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
一、
“昼伏夜出”的“伏”字,本义是“藏匿、隐藏”,引申为“不露面、不出头”。在成语中,“昼伏”指的是白天隐藏起来,不外出;“夜出”则是指夜间才出来活动。因此,“昼伏夜出”整体意思是:白天躲在暗处,夜晚才出来活动。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动物(如老鼠、蝙蝠等)的生活习性,也常用于比喻某些人行为低调、不为人知,或者喜欢在夜深人静时行动的人。
二、表格说明
| 字词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在成语中的含义 | 举例 | 
| 伏 | fú | 躲藏、隐藏 | 不露面、不出头 | 白天隐藏不出 | 昼伏夜出 | 
| 昼 | zhòu | 白天 | 日间 | 白天 | - | 
| 夜 | yè | 夜晚 | 黑夜 | 夜晚 | - | 
| 出 | chū | 离开、出现 | 外出、活动 | 夜晚出来活动 | - | 
三、延伸理解
“伏”在汉语中还有其他常见用法,例如:
- 伏笔:指文章中预先埋下的线索。
- 伏击:指隐藏起来攻击敌人。
- 伏法:指罪犯被依法处决。
这些用法都与“隐藏”、“潜伏”有关,进一步说明“伏”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四、结语
“昼伏夜出”的“伏”主要表示“隐藏、不露面”,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某种生物或人的作息习惯。了解“伏”的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成语,还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灵活地运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