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信口雌黄意思】“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胡说八道。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常用于批评那些毫无根据、信口开河的人。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信口雌黄 |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 含义 | 指说话不加思考,随意编造、胡说八道。 |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好谈玄理,‘信口雌黄’。”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 近义词 | 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无中生有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谨言慎行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信口雌黄”最早出自《晋书·王衍传》。王衍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他擅长清谈,但常常不加考证地发表言论。当时有人讥讽他说:“信口雌黄”,意思是他说的话像“雌黄”一样,可以随意涂抹、更改。后来,“信口雌黄”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胡说八道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日常交流 | 他今天又在会议上信口雌黄,根本没根据。 |
| 批评他人 | 你这样信口雌黄,怎么让人相信你? |
| 新闻评论 |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经常信口雌黄,误导公众。 |
四、注意事项
1. “信口雌黄”带有明显的贬义,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表示尊重的语境。
2.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避免误解为单纯的“说话”行为。
3. 在写作中,可适当替换为“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等近义词,以增强语言的多样性。
五、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随意性,也反映了说话者缺乏责任感和事实依据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一词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应注重言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