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符号的来历简述】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符号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与使用,反映了人类对数学表达方式的不断探索和优化。以下是对这四种基本运算符号起源的简要总结。
一、
1. 加号(+)
加号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欧洲,最初是由拉丁语“et”(意为“和”)简化而来。1489年,德国数学家约翰内斯·温特尔(Johannes Widmann)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符号表示加法。到了16世纪,该符号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2. 减号(−)
减号的起源较为简单,它最初是作为加号的一种变形而出现的。15世纪末,人们开始用一条横线“−”来表示减法。这一符号在16世纪后逐渐取代了其他表示方式,并成为现代通用的减号。
3. 乘号(×)
乘号的来源较为复杂。17世纪初,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提出了“×”作为乘法符号。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符号可能源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使用的某种记号。尽管“×”在数学中广泛使用,但后来也出现了“·”或“”等替代符号,尤其在代数中更为常见。
4. 除号(÷)
除号的形状类似一个横线中间带有一点,这种形式最早由瑞士数学家约翰·拉恩(Johann Rahn)在其1659年的著作中提出。后来,法国数学家莱昂·埃杜阿尔德(Léonard Euler)等人推广了这一符号。此外,除法也可以用斜线“/”表示,尤其是在计算机和编程语言中更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 运算符号 | 符号 | 起源时间 | 初期用途 | 现代应用 | 备注 |
| 加号 | + | 15世纪 | 表示“和” | 数学运算 | 由“et”演变而来 |
| 减号 | − | 15世纪末 | 表示“差” | 数学运算 | 由加号变形而来 |
| 乘号 | × | 17世纪初 | 表示“乘积” | 数学运算 | 奥特雷德提出,现常用“·”或“”代替 |
| 除号 | ÷ | 1659年 | 表示“商” | 数学运算 | 拉恩提出,也可用“/”表示 |
通过了解这些符号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的发展脉络,也能体会到古人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智慧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