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意思及出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锱铢必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都非常计较。虽然这个词听起来有些贬义,但有时也反映了一个人严谨、细致的性格。下面我们将从意思、出处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锱铢必较 |
| 拼音 | zī zhū bì jiào |
| 释义 | 形容对极小的财物或利益非常计较,连一分一毫都不放过。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人过于精明、吝啬或斤斤计较。 |
| 近义词 | 吝啬成性、斤斤计较、小气鬼 |
| 反义词 | 大度宽容、慷慨大方 |
二、出处与演变
“锱铢必较”最早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故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未直接出现“锱铢必较”,但其精神内核可追溯至古代对节俭与谨慎的推崇。
后来,在《宋史·王安石传》中提到:“安石性介,不苟取,尤不妄言,每事必以理推之,锱铢必较。”这里明确使用了“锱铢必较”,用来形容王安石为人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常见用法与例子
- 例句1:他做生意时锱铢必较,连一块钱都要算清楚。
- 例句2:别看他平时很豪爽,但在财务上却锱铢必较。
- 例句3:这种小事你也不必锱铢必较,大家都是朋友。
四、适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 |
| 商业谈判 | 用于描述对方过于精明,不愿让步 |
| 日常生活 | 描述某人对小利益过于计较 |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吝啬或严谨的一面 |
五、注意事项
- “锱铢必较”多用于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中性使用,如强调做事认真。
- 不宜用于形容正当的节俭或合理计算,否则容易引起误解。
总结
“锱铢必较”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原意是形容对微小利益的极度重视,现多用于批评人的吝啬或过度计较。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曲解其含义。


